当前位置:首页 >>  新闻报道 >>  简讯 
青春赋能乡村振兴: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
“三下乡”实践团勐满纪实
发布时间:2025年08月05日 
  七月的勐满镇,热风裹挟着湿润的雨林气息扑面而来,万物蓬勃生长。录音笔里传出傣语和普通话的对比声,橡胶车间飘散着乳胶清香,村寨活动室响起政策宣讲的广播——2025年7月9日至13日,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由4位老师和48名学生组成的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团一行带着青春的热情与求知的渴望,在勐满镇展开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。他们深入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,将“乡村振兴”命题融入具体实践,用脚步丈量乡村发展之路,用专业视角探寻边疆振兴的密码。
 推普筑桥:语言相通心更近

 实践团在曼暖远、曼飞拢、曼烈三个傣族村寨开展系列推普行动,将“推广普通话,助力乡村振兴”作为连接村民、服务基层的纽带。

 在村活动中心、农户家中,队员们化身推普志愿者,针对当地傣族群众日常交流的实际需求,精心设计了简单实用的口语训练环节。

 
 

  “岩大叔,您听这句‘橡胶丰收’的发音...”在曼暖远村的吊脚楼里,推普志愿者们正举着录音设备,录制傣汉双语对照音频,傣族村民们配合着练习普通话,院坝里回荡着生涩却认真的普通话发音,围观的孩子们咯咯笑起来队员们还通过发放宣传册、组织趣味游戏等方式进行推普,让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。
  
 学院社会实践团用声音在边疆村寨架起“连心桥。月光下,曼暖远村的广场上响起普通话广播,一场橡胶主题的普通话“村晚”正在上演;夜幕降临,曼烈村夜校的灯光照亮村民跟读的脸庞,村民跟着推普志愿者一字一句练习:“欢迎来到我们傣家民宿……”一句句越来越标准的普通话,不仅打破了交流的藩篱,实现乡村的文化振兴和经济发展架起了桥梁
  
 产业探访:胶林深处见真章
 乡村振兴,产业兴旺是基石。实践团带着对边疆特色产业的浓厚兴趣,走进了扎根勐满镇的西双版纳云锰新兴天然橡胶有限公司。从橡胶树苍翠的种植园,到机器轰鸣、弥漫着特殊橡胶气息的现代化加工车间,公司负责人带领师生们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“橡胶之旅”。 
 

 在胶林,大家近距离观察割胶师傅娴熟的手法,理解了“胶乳滴滴皆辛苦”;在工厂,从凝固、压片到干燥、打包的生产线高效运转,特别是看到不起眼的乳胶经过精深加工,华丽变身为舒适环保的乳胶枕头、床垫等高附加值产品时,同学们无不惊叹科技与创新的力量。这次探访,不仅揭开了天然橡胶从“树木”到“产品”的全产业链面纱,更让青年学子深刻体会到,立足本地资源禀赋、发展精深加工、延伸产业链条——正是边疆产业振兴、富民增收的成功路径。  
  
 团课励行:汲取榜样力量,激扬青春担当
 在勐满镇,一堂别开生面的主题团课在橡胶林边的村寨里开讲。实践团指导老师围绕“青春在乡村振兴中闪光”这一主题,结合几天来的所见所闻所思,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新时代青年在服务国家战略、投身乡村发展中的责任与机遇。特别讲述了像云锰橡胶这样扎根边疆、服务“三农”的优秀企业的奋斗故事,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将个人所学所长融入地方发展所需。
  
 团课励行:汲取榜样力量,激扬青春担当
 在勐满镇,一堂别开生面的主题团课在橡胶林边的村寨里开讲。实践团指导老师围绕“青春在乡村振兴中闪光”这一主题,结合几天来的所见所闻所思,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新时代青年在服务国家战略、投身乡村发展中的责任与机遇。特别讲述了像云锰橡胶这样扎根边疆、服务“三农”的优秀企业的奋斗故事,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将个人所学所长融入地方发展所需。 
  
 此行非终点,而是新起点。他们带走的不仅是珍贵的实践经验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:将个人成长融入时代洪流,用所学所长浇灌边疆沃土,让青春之花在民族复兴与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灼灼绽放,历久弥新! 

 
地址: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仑镇大学城     邮编:666100   联系电话:0691-8983006  0691-8983007   
滇ICP备2022005042号    
Copyright 2017-2024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.
网站访问量: